搜索

富士康西迁印度,几家欢喜几家愁?

发表于 2023-10-03 07:29:51 来源:匡威1970s水蜜桃色(中国)有限公司

原标题 :富士康西迁印度,富士几家欢喜几家愁  ?

印度人口终于超越中国,康西达到14亿,迁印一跃成为廉价劳动力枢纽核心。欢喜随之而来的家愁就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趋之若鹜 ,其中就包括代工大王富士康 。富士事实上 ,康西鸿海集团一直以跨国企业自居 ,迁印但颇有种“水往低处流”的欢喜无奈 :哪里的用工成本低 ,工厂就会迁移到哪里 。家愁很多年前  ,富士富士康就已经在印度建厂 ,康西不温不火地永续经营着。迁印现如今 ,欢喜他们西迁印度的家愁消息再度传出,讨论热度比以前高了20倍 ,主要是因为iPhone产能的移动。这条金光闪闪的产业链,牵一发而动全身  ,况且 ,还有熙熙攘攘 、浩浩荡荡的重金属移转 ,iPhone制造所用到的设备价值不菲且身躯巨大 ,物流公司早就生意兴隆了 。

其实 ,普通人对富士康一直有较强的误解,深深低估了这家巨型企业之于地方经济的影响力。如此误解在太平年月尚能被媒体人的笔和录影遮盖掉,但随着西迁真实进行 ,如此误解开始显得非常刺眼 。更棘手的是 ,当工作岗位减少 ,低学历 、低技能的流水线工人 ,已经找不到适合的地方,来安放自己的灵魂和躯体。正可谓 :几家欢喜几家愁 。

野蛮崛起 ,印度为啥成了香饽饽?

印度制造的崛起可谓野蛮 ,有网友调侃说:印度人是在享受“制造孩子”的乐趣时,顺便带火了他们的制造业 。相信熟悉电子制造业的人都知道 ,在整个代工成本里 ,工人薪水占比大约70%,只消稍加评估就会发现 :印度的用工环境要远胜于中国内陆 。

首先 ,中国内陆的年轻人已经非常不喜欢进工厂 ,他们更喜欢无拘无束 ,喜欢骑着电动车送外卖 、送快递 ,在抖音里做直播 。于是 ,富士康招工越来越难,还有这些年密密麻麻的派遣公司,好像从地里冒出来的野草一般,看似卑微,实则强硬地大量吸纳富士康的经营养分 。据专家测算 ,派遣公司的利润率要远高于2%,动辄推出返费8000元的套餐,这些都要来自于辛辛苦苦的日常经营 。相比之下,印度的主播、外卖、快递都不发达,年轻人的选择并不多,派遣公司更是凤毛菱角,且工资只有中国的30%。仅此一项 ,就会让富士康9亿美元的投资流向印度,工厂西迁立即呈现出浩浩荡荡之势 。

其次 ,印度管理者手握14亿的廉价劳动力 ,再配上良好的政策环境,使得董事长刘扬伟的印度之行非常愉快 。比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人口就业 ,印度卡纳塔克邦修改了一项工厂法案  ,允许富士康实行12小时的轮班工作制 ,且允许女性上夜班。不要小看这样的调整 ,这对于工厂内的UPPH  、人员管理 、OEE等基础经营指标,都是大有裨益的 。

还有,印度管理者之于富士康的iPhone订单可谓着迷,他们专门提供针对苹果业务的补贴 ,全力支持富士康扩建产能。除此之外,苹果作为整个印度西迁的始作俑者也展示出巨大诚意 ,他们竟直接批准印度工厂研发新产品。要知道,iPhone的新产品都是放在深圳研发的  ,连郑州的iPhone Town都没有参与新产品的研发中 。可见苹果之于印度工厂非常重视,甚至已经做好了长期打算。这也难怪 ,苹果公司有着大批的印度高管,他们太渴望衣锦还乡了 。于是 ,在三方联手努力下  ,印度工厂的产值目标落在了3000亿美元 。如此目标足以改变印度的产业链结构 ,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也就是顺便的事儿,更长远的期待则是,终端制造一旦西迁印度 ,大批配套的供应商也有可能移转 ,包括三星的OLED显示器、Camera组装、电池 、马达、螺丝  ,甚至是胶条、纸箱等等 ,都有可能西迁印度 。以至于 ,现在印度特伦纳帮和卡纳塔克邦同时声称自己和富士康已经签订投资协议。

展开全文

人去楼空,富士康西迁苦了谁?

一直以来,中国人都有个毛病,那就是在尚未找到替代品之前,就先急着把旧的东西毁灭掉或者赶出去,正如我们尚未完成产业升级,也没有找到可替代富士康的企业 ,就已经忙着将人家赶出中国 。如前文所述 ,富士康在中国的口碑并不好,我们常常会因为创始人郭台铭一句率真的言论 ,或者网络上的徒步照片,就会掀起一轮又一轮文字攻势。现如今 ,iPhone产能刚刚开始出现西迁迹象,浓浓的寒意就浸透了整个中国电子制造业的“春天” ,一些相关的指标、业务、配套产业已经吃尽苦头。

首先 ,郑州富士康此前坐拥30万员工 。如果iPhone订单转移,相关的工作岗位会原地消失,届时喜欢外出打工的河南人,会继续漂泊在广东 、浙江、长江三角洲一带 ,而那些因富士康员工而致富的村民,将会关闭自己的餐馆 、理发店和网吧 。一些刚刚投资兴建而成的步行街 、出租房 ,也会人去楼空变成鬼城。更尴尬的是,这些变化都不足以引起管理者的重视 ,因缺乏新闻热点 ,媒体们也懒得报道。其次 ,郑州市的出口额  ,会遭遇重创,毕竟iPhone订单贡献了郑州80%以上的出口额  ,对河南乃至整个中国电子出口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关的管理部门估计正在为此头疼 ,丢掉乌纱帽也不无可能 。

还有产业链配套企业,也会陷入两难当中 。如果西迁,将会耗费大量成本,而且体量太小 ,大概率不会获得富士康同等待遇,但如果留守,就有可能被踢出苹果产业链  ,遭遇灭顶之灾。正如2022年被踢出来的欧菲光,仅半年时间利润率就暴跌90%;电声巨头歌尔声学因遭遇苹果重罚,一些事业群早已开始裁员 。总之   ,苹果掌握着太多人的生死线。

中国具备本科学历的人占比仅有4% ,我们在短期内真离不开基础制造业。好在 ,工厂迁移是一项长期任务 ,而且iPhone在印度的良率品并不理想 。加之 ,富士康的企业文化和印度风土人情需要长期磨合 。这些都是留给中国制造的转型时间,亟待抓紧 。(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随机为您推荐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富士康西迁印度,几家欢喜几家愁?,匡威1970s水蜜桃色(中国)有限公司  sitemap

回顶部